10月27日,記者從黑龍江省召開的新聞發(fā)布會獲悉,黑龍江省糧食生產喜獲“18連豐”,糧食生產有望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黑龍江堅持高質量備耕、高標準春耕、精細化田管和全過程防災減災,同時克服了局地發(fā)生疫情、農資價格上漲、局地旱澇等不利因素影響,打贏這場秋收攻堅戰(zhàn)!
發(fā)布會上,黑龍江省農業(yè)農村廳廳長王兆憲介紹,從今年秋收整體形勢看,有以下三個特點:
重視程度高。各地和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都成立了秋收生產工作專班,形成工作推進合力。各市(地)、縣(市、區(qū))黨政主要領導親自調度、靠前指揮,確保全省秋收生產的強力推進。北大荒農墾集團成立了保秋糧、奪豐收“決戰(zhàn)月”行動領導小組和駐地督導組,扎實推進奪豐收各項工作。
秋收進度快。“十一”以來,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干部始終工作在一線,組織指導農民克服疫情影響,搶抓晴好天氣,搶收快收、加快整地。截至10月26日,黑龍江全省水稻、大豆收獲基本完成,玉米完成大面積收獲,收獲占比超過90%,進入收尾階段。秋整地已完成約9560萬畝,其中旱田6233萬畝、水田3326萬畝。
服務做得好。各級農業(yè)農村部門加大秋收生產指導服務力度,黑龍江省農業(yè)農村廳成立了12個工作組,包片指導秋收生產,成立了糧食生產工作專班,每天調度通報秋收生產和秋整地進度。各地也都成立了技術指導組和督導組,為抓好今年的秋收工作提供了精準指導和服務。
在具體工作中,黑龍江省重點實施了幾項措施:超前進行安排部署,全面強化指導服務。加強收獲機械調配,全面提升全省機械收獲能力。秋收前,黑龍江省加裝倒伏收獲輔助設備27470臺(套),新購置大中型聯合收割機10300臺(套),維修和準備收獲機近20萬臺(套)。同時,大力開展跨區(qū)作業(yè),合理調配機具。秋收期間,黑龍江省共統籌調度跨區(qū)作業(yè)機具7300多臺(套)。
積極組織適時搶收。堅持以機為主,以人為輔,能機收的全部機收,實在機械上不了的人工收獲。機收過后,組織人力加強撿拾,減少田間損失,力爭顆粒歸倉。
指導農民科學管糧。組織各地開鐮前及時檢修維護烘干塔、準備晾曬場,為收后儲存保管做好準備。據農情調度,黑龍江省已檢修烘干塔4900多個,準備晾曬場9700多個。對已收獲的糧食,指導農民搞好糧食晾曬,加強保管。特別是玉米采取“碼垛子”“上棧子”“搭樓子”等辦法,離地存儲、自然脫水。對人工收割的水稻,指導農民碼到地面干的地方,防止出現壞糧。組織農民加強儲存清選,剔除霉變粒,確保糧食品質。
強化糧食收儲加工。組織具有烘干能力的收儲企業(yè),早收糧、早烘干,并開展代烘、代儲、代保管。組織糧食加工企業(yè)早開秤、早收購、早加工。據糧食收購情況調度,截至10月26日,黑龍江省水稻已銷149萬噸,玉米已銷344萬噸,大豆已銷94萬噸。
狠抓農業(yè)生產安全。全面強化農機手培訓,黑龍江省累計培訓收獲操作人員13萬人次。
王兆憲表示,下一步,將重點向加快秋整地、秸稈還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轉段。指導各地抓好秋收收尾,確保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同時,搶抓晴好天氣,加大秋整地、秋季秸稈還田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力度,力爭最大面積黑色越冬,為明年高標準春耕打下基礎。指導各地抓好糧食保管和銷售,讓好收成變成好收入。(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云 實習生 王思聰)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