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侯夢菲 通訊員 張超
無雙國士故里紅色血脈濃。近日,“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院士的家鄉(xiāng)——廣東省揭陽市新寮村的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并已考取博士的“學霸”黃弘,決定緩讀博士,報名應征義務兵!
黃弘是黃旭華院士同村曾孫輩,他從小就是十里八村鄉(xiāng)親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高中畢業(yè)考上華南師范大學,本科四年拿下教育學和管理學雙學位,繼而被保送到本校攻讀社會學碩士研究生,2021年8月考入上海大學社會學專業(yè)博士研究生。黃旭華院士的侄子78歲的黃國平打電話向遠在北京的堂叔報喜,“咱們村的黃弘考上博士,新寮村的后輩也出高級人才了!”一個山村農(nóng)家子弟,能考上國家名牌大學博士生,將成為令人仰慕的高級知識分子,畢業(yè)后還能到大城市找上一份舒適、穩(wěn)定的工作,是多么的光宗耀祖!
正當親戚朋友和同學們認為他會沿著這條常規(guī)道路走下去時,黃弘做出驚人選擇:緩讀博士,報名參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要沿著黃旭華老叔公的紅色足跡走下去!”先進榜樣總是那么有“磁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院士的事跡一直在鼓舞著全國無數(shù)的年輕人。
“一個國家落后,必定挨打,一個國家的士兵如果不強,那要受人家的欺凌,一個國家的國防不強,一定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希望同學們積極起來,攜筆從軍,為我們國家軍隊的建設貢獻力量?!?019年,黃旭華院士對廣大學子的深情寄語,作為同村后輩的黃弘,感受更為直接深切,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息。他要成為黃老期待的,推動“國防強”的那些“強兵”隊伍里的一員。他堅信,高學歷高素質(zhì)兵員是實現(xiàn)這個強軍“大廈”的夯基之石!“人的一生有許多次選擇,但當兵的機會僅有一次,錯過了就終生遺憾。參軍就是報國,是一個熱血青年最應該最值得做的事!我也最不愿過平淡無奇的日子,向往充滿激情的軍營生活,就像海浪拍打礁石激起飛濺水花那樣怒放?!秉S弘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其實,黃弘?yún)④妶髧脑竿?,在心底深處醞釀已久,越釀越醇,更像在爐膛里燃燒的火苗,愈燃愈炙。但他當兵的愿望也曾山窮水復。
1996年出生的黃弘,2020年24歲研究生在讀想當兵,還沒畢業(yè);2021年25歲研究生畢業(yè)想當兵,已超齡;想考軍隊文職人員,一時沒有合適的專業(yè)……他一籌莫展?!半y道,自己就這么與從軍報國心愿失之交臂了?”今年,國家出臺新政策,全日制碩士研究生應屆畢業(yè)及在校生放寬至26周歲。這一放寬,簡直就是為黃弘及具備碩士研究學歷的“黃弘們”“量身定做”的,他終究能趕上報名參軍的“末班車”了。
2022年春季,黃弘來了!經(jīng)過嚴格的體檢政考,終于如愿以償成為一位準新兵,成了揭陽市建市30余年學歷最高的應征青年。然而,也有一些人卻替他感到惋惜,甚至不理解。他母親林芬一位同事講過:“你兒子有碩士這樣的高文憑,去報考一個公務員不難,比當兵實惠。”還有的說:“能考上博士很難得,現(xiàn)在不去讀,給將來學業(yè)深造增加了變數(shù),可惜了?!边€有一個現(xiàn)實擺在面前,26歲啦,才來當義務兵,會不會太晚?
面對這些,黃弘沒有動搖。學業(yè)深造的機會還有很多,再不當兵就要留下終身遺憾!黃旭華和他的科研團隊,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從“0”開始研究核潛艇。自己的軍旅也是從“0”開始,黃弘愿意再次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線上。身邊的榜樣最易學,影響力也大,黃弘期望到部隊后,能在這個特殊環(huán)境中,學到許多在地方學不到的綜合本領(lǐng),他堅信這些東西是一筆無形精神財富。
黃弘從小受到軍人世家的熏陶。他的家族有9人當過兵,爺爺黃海文現(xiàn)年85歲,1958年參軍;舅父林新發(fā)在1979年對越自衛(wèi)還擊戰(zhàn)中,頭向國門懸,血往軍旗灑;叔叔黃樹平1989年入伍到海軍水面艦艇部隊。這些有血緣親情的當兵前輩,給了黃弘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加上自己,算是三代軍人,為國盡忠。黃弘從9位穿過軍裝的近親屬身上,看到軍人特質(zhì);守紀律,有正氣,肯吃苦,講奉獻。這些優(yōu)秀品質(zhì),是在軍營這個特殊“熔爐”鑄就出來的,很多優(yōu)秀軍人即使退役回到地方后,這些滲進骨髓里、血液內(nèi)的氣質(zhì),卻永遠不褪色。
3月9日,揭陽市榕城區(qū)舉行陽光定兵大會,黃弘作為“準新兵”代表發(fā)言。軍營的大門已經(jīng)向他打開,3月20日,他將奔赴陸軍某部,踏上軍旅奮進路。
關(guān)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