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54個世界環(huán)境日到來之際,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鄭博帶領由中、法、德多名學者構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發(fā)表題為“大氣污染影響全球甲烷收支的趨勢和年際變化”的重要研究成果,該研究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減污和降碳的融匯,為“減污降碳”賦予了全新內涵,為氣候與環(huán)境政策研究提供了獨特視角和啟發(fā)。

Nature文章截圖
一次研究“反轉”帶來意外驚喜
鄭博團隊的新發(fā)現(xiàn),是其在2023年3月一項重要研究成果的“番外篇”。當時,研究團隊揭開了影響全球氣候變暖一大“隱形殺手”的神秘面紗——野火,啟發(fā)人們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xiàn)與氣候政策的制定過程中,不可忽視自然因素的影響,對森林野火現(xiàn)象應予以更多重視。

Science網站文章截圖(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e0805)
基于這一研究成果,團隊計劃繼續(xù)聚焦綜合評估野火碳循環(huán)及其對大氣環(huán)境與全球氣候的影響。
“甲烷,是引起氣候變化的全球第二大溫室氣體。”鄭博解釋道,“大氣中甲烷被消耗的過程被稱為甲烷的匯,全球約90%的甲烷匯由羥基(OH)自由基所貢獻。”
OH自由基,是大氣中甲烷的“清除劑”,準確理解甲烷消耗過程及其調控機制,是開展氣候變化研究和治理的關鍵。
“野火燃燒產生的主要空氣污染物之一是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會和甲烷‘搶奪’OH自由基,大量增多的一氧化碳排放理論上會刺激甲烷濃度上升。”帶著這個預想,鄭博團隊開始了初步分析。
然而,模型實驗結果卻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答案——甲烷濃度的變化非常微弱。研究表明,西伯利亞這種高緯度地帶的森林野火盡管排放了大量的一氧化碳,但該區(qū)域OH自由基濃度很低,即便有所消耗,對全球甲烷收支大局的影響也非常微弱。
基于這一出乎意料的發(fā)現(xiàn),團隊有了新的研究靈感。既然2021年野火對甲烷的影響甚微,為何不拓寬研究領域,不局限于野火和僅一年的時間維度,開展關于全球長時間尺度OH自由基全方位影響因素的綜合評估研究呢?
“我們希望從全球尺度出發(fā),以更廣闊的維度和視角,探索過去20年各類大氣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各種空氣污染物、水蒸氣等)對OH自由基和甲烷消耗速度的影響。”
鄭博表示,以往對甲烷損耗路徑研究的視角較為局限。此次團隊另辟蹊徑,通過研究甲烷損耗路徑與空氣污染的交互作用過程,進而有了新的洞察。
當心!
污染和氣候的治理并非毫無關聯(lián)
研究發(fā)現(xiàn),甲烷“清除劑”——OH自由基的生成和損耗,受大氣中強化學反應活性的氣體影響,而這些活性氣體的主要來源之一,正是與人類生產生活及人群健康息息相關的空氣污染物。
“有些空氣污染物會加速甲烷的損耗。在大氣污染治理的過程中,當人們想減少某一種空氣污染物,但沒有考慮該污染物對甲烷損耗的作用時,可能會間接導致甲烷損耗速度降低,進而引起大氣甲烷濃度上升。這就啟發(fā)了決策者和施策者在頂層設計中不可顧此失彼,要做到減污降碳協(xié)同兼顧,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新的啟示。”鄭博說道。
清華團隊這一創(chuàng)新發(fā)現(xiàn),為大氣科學領域兩個重要概念——大氣污染與氣候變化,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連接點”,系統(tǒng)闡述了全球尺度上空氣污染物如何影響甲烷的損耗及其源匯收支變化趨勢,揭示了實施空氣質量和氣候政策時,需要綜合考慮兩者之間的協(xié)同效應。

OH自由基前體物驅動的全球對流層OH自由基濃度和甲烷匯的變化
鄭博強調,在以往研究中,往往是不同的學術群體分別對空氣污染和氣候變化兩個領域開展研究。“這項發(fā)現(xiàn)恰恰為研究者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察視角,啟發(fā)人們在治理空氣污染的同時,要兼顧氣候變化方面的潛在關聯(lián)效應。”

全球空氣污染與OH自由基、甲烷源匯收支之間的復雜相互作用
重大科學發(fā)現(xiàn)的土壤
協(xié)同、創(chuàng)新、富于遠見
5月28日,研究成果以“大氣污染影響全球甲烷收支的趨勢和年際變化”(Air pollution modulates trends and variability of the global methane budget)為題,發(fā)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該研究不僅關切了大氣污染和氣候變化的重要課題,而且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了減污和降碳的融匯,為“減污降碳”賦予了全新內涵。
氣候變化與環(huán)境治理,就如同醫(yī)生給病人治病,在對不同器官、不同病癥進行診斷時,如果忽視某些組織的內在協(xié)同聯(lián)系,就有可能在治療中顧此失彼,甚至產生“副作用”。充分了解不同器官和組織的內在聯(lián)系,結合多領域的專家“會診”,才能更好地“對癥下藥”。
鄭博表示,氣候與環(huán)境領域的許多研究工作,都在潛移默化中幫助人類更好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研究者通過與大自然的一次次深度“對話”,不斷打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個“盲盒”。正是研究過程中一個違背直覺的新發(fā)現(xiàn),為團隊的研究方向點亮了新的燈塔,進而才有了新的研究角度。
這項關于大氣甲烷“清除劑”的研究,從發(fā)現(xiàn)到理解,由果追因,既是2023年“野火”研究以來不斷追蹤溯源、窮理致知的見證,也是在多領域多要素跨界交叉、形成系統(tǒng)機理的創(chuàng)新成果。

鄭博工作照(黃尹思 攝)
鄭博所在的環(huán)境生態(tài)學科,是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6+1”主題學科領域之一,致力于為全球生態(tài)文明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貢獻力量。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持續(xù)構建鼓勵創(chuàng)新、交叉融合的學術氛圍,培育滋養(yǎng)科學創(chuàng)新的土壤,激勵科研工作者開展“從0到1”的研究,不斷攀登科學高峰。
鄭博為論文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副教授趙園紅為論文第一作者。論文作者還包括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杰出訪問教授、法國環(huán)境與氣候科學實驗室研究員菲利普·西亞斯(Philippe Ciais),來自法國環(huán)境與氣候科學實驗室、德國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多名合作者,以及中國海洋大學與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的研究生。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
關鍵詞:
清華團隊“反轉”研究帶來意外之喜
在第54個世界環(huán)境日到來之際,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鄭博帶領由中、法、德多名學者構成的國際研究團隊在《自然》(Nature)期刊發(fā)表
山東地區(qū)史前考古研究重大成果在濟南發(fā)布
6月5日拍攝的山東地區(qū)史前考古研究重大成果發(fā)布會現(xiàn)場。當日,山東地區(qū)史前考古研究重大成果發(fā)布會在濟南舉行。來自北京大學、山東省文物考
福建洛江馬甲杏川村的“文明基因”——以“紅”為脈 擘畫鄉(xiāng)村振興新圖景
在福建省洛江區(qū)馬甲鎮(zhèn),有這樣一片紅色熱土——革命老區(qū)村杏川村。這里曾是晉江第三支部的所在地,歲月的年輪雖已悄然轉動,但歷史的榮...
名家解讀傳統(tǒng)經典 中華書局推出中華經典通識叢書
作為當代名家解讀傳統(tǒng)經典的大家小書,中華書局中華經典通識叢書首批五種日前與讀者見面。該叢書作者都是各自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清華大學
國內首部兒童沉浸式互動體驗劇《少年歇洛克》連演兩場 孩子直呼意猶未盡
8月13日、14日,由天津市兒童藝術劇院策劃制作的國內首部兒童沉浸式互動體驗劇《少年歇洛克》連演兩場。每場50組親子家庭在范竹齋故居體驗
川酒集團官方定制小程序煥新上線 開啟白酒個性化定制新體驗
4類定制、2000多個組合,滿足12種...
歐洲央行再次下調三大關鍵利率
6月5日,歐洲中央銀行副行長路易斯...
足球——世預賽:中國隊不敵印尼隊
6月5日,中國隊球員張玉寧(左三)在...
2025上海國際碳中和博覽會開幕
6月5日,工作人員(右)在向參觀者介...
關注眼健康 迎接愛眼日
6月5日,在江蘇省興化市景范學校,...
取得關鍵資質!AES100發(fā)動機獲頒生產許可證
這是6月5日在AES100發(fā)動機研制工作...
葡萄牙新政府宣誓就職
6月5日,在葡萄牙里斯本阿茹達宮,...
天問二號探測器在軌飛行正常 圓形柔性太陽翼展開圖片發(fā)布
截至6月6日上午,天問二號探測器已...
2025北京智源大會開幕 智源發(fā)布“悟界”系列大模型
2025年6月6日,第七屆北京智源大會...
各地全力保障 暖心護航高考
6月4日,河南省沁陽市啟動愛心助考...
泉州公路系統(tǒng)應急演練 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為全面提升公路系統(tǒng)防災減災救災能...
福建安溪:校地雙向賦能 產教融合打造縣域經濟新樣本
風從農大來,勢從安溪起。不久前,...
警銀聯(lián)動--工行三明將樂支行成功攔截萬元被騙資金守護百姓“錢袋子”
近日,將樂縣政府打擊治理電信網絡...
進出口銀行福建省分行行長許波與農業(yè)發(fā)展銀行福建省分行行長馮學舉行會談
近日,進出口銀行福建省分行行長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