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王漫琪 張豪
由羊城晚報獨家策劃、拍攝出品的“UP在灣區(qū) 港見粵聞”系列嶺南文化短視頻,以灣區(qū)明星和KOL(關鍵意見領袖)為主角,走訪大灣區(qū)11個城市,開啟學習嶺南特色非遺技藝與品鑒粵菜之旅。
本期為“嶺南學非遺”系列第七期《醉龍舞》,團隊跟隨香港藝人胡鴻鈞、KOL觀辰來到中山黃氏大宗祠,跟隨非遺傳承人黃金漸一起體驗醉龍耍舞!
醉龍源于中山市西區(qū)的長洲村,并從長洲輻射到石岐張溪、沙溪、大涌、火炬開發(fā)區(qū)濠頭等地。除此以外,它還經由早年從長洲等地移民澳門的中山籍邑民傳到澳門。
醉龍表演包括拜祀、插金花、請龍、三拜九叩、喝酒、席間舞龍、灌酒和巡游等內容。表演過程中,舞龍者需先被灌入足量的酒,然后帶醉而舞。稍稍清醒,持酒埕者必從旁強灌,務使之進入沉醉狀態(tài)。表演隊伍除了龍頭、龍尾有倒酒人,每條龍需“喝”兩瓶酒,舞龍者喝至似醉非醉,口噴啤酒,手抱龍頭,醉步起舞,熱鬧開幕。似醉非醉的舞步看似踉蹌,實則精彩。原先舞醉龍者在拜祀過程中隨意舞動龍頭、龍尾,稱為“轉龍”,后發(fā)展成一種民間舞蹈?! ?/p>
此外,醉龍融會了武術南拳、醉拳、雜耍等技藝,自古以來深受中山當?shù)厝罕姎g迎,影響及于周邊地區(qū),堪稱中華民族民間舞蹈的瑰寶。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商業(yè)建議,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站發(fā)布的圖文一切為分享交流,傳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證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內容僅供參考